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18的文章

蔣經國的作為

圖片
「走動式管理」是蔣經國的作為。 1974 年的一場午夜暴雨,沖垮了立昌正在永康鹽水溪畔建造的「成光精密工業有限公司」的堤壩及掏空主建物的地基,正搶修中幾部大車開進工地,蔣經國兩個手背抵住他的腰走了過來問:「你是哪個單位的?」措手不及之下,只能答:「民間的精密工業 … 」蔣經國聽了,點點頭用那江浙口音說:「嗯,很好、很好,民間為國家做事很好!」不久我們被邀請去參加「蔣院長早餐會」,後來行政院送來「利用厚生」四個字。 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,問遍我那些讀過大學的親戚,居然沒人知曉「利用厚生」是啥意思;還是我自己鍥而不捨地去遍尋古籍,才知「利用厚生」語出自《尚書》,意思是:「善用資源,嘉惠眾生。」這是屬於經濟民生的層次,是學政治者必須懂得的四個字。 「利用厚生」的前面有「正德」兩個字,更是身為領導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;台灣的經濟成長在 2001 年開始呈現有中華民國以來的負數,人民百思不解 — 因為中小企業比以前更努力,回收卻變少了,更有血本無歸者,直到 2006 年一場街頭運動, 2008 年 11 月 11 日 的民主之恥發生,人民才了解原來政黨輪替後領導人缺了「正德」兩字。 「利用厚生」後面還有「惟和」二字。古云:「以和為貴!」然而曾經高舉反對大旗者搖身一變年輕貴族,編織各種話術終於騙得開放社會的公權力,依然以「朝小野大」為詞鼓動民粹,製造社會不安,導致企業紛紛出走,外資裹步的下場,台灣的光芒日漸暗淡。老百姓居然開始懷念被指為「白色恐怖劊子手」的蔣經國,稱他主政的 1972-1988 年為黃金時代,因為那段期間想創業的幾乎都能心想事成,人人生活於希望之中。 參加「蔣院長早餐會」時,蔣經國仍用江浙口音說:「各位鄉親,我們大家一起來建設台灣吧 --- 」原來政府財政相當困難,那時國民所得甚低,增稅等同擾民,就由蔣經國本人到各縣市去向地方士紳親自募款,在財政拮據的情況下六年完成十大建設。 前東海大學校長 梅可望 先生,提到他被蔣經國找去成立「青輔會」,擔任無給職的秘書長,在沒有辦公室、沒人沒錢的三無情況下,青輔會仍然運作了起來;蔣經國進一步指示:「要協助青年返鄉創業!」 梅可望 先生說他先去桃園要了一塊地,再協調榮工處做好基礎設施,最後土地以每坪 50 元賣給想回鄉創業者。蔣經國親自參加開幕開典禮,由他命名為「幼獅工業區」,幼獅是「 YOUTH